摘 要:高中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基础课程之一。新课改背景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高中美术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再加上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导致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经常陷入困境。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育意识;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课是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美术鉴赏,学生审美能力能得到提升。美术鉴赏课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增强美育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应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鉴赏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教学目标。美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美术老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鉴赏课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美术教学进行的基础。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的加入,避免枯燥乏味,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应放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各种美术作品,接受艺术的熏陶。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经验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中国绘画欣赏”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针对每一小节的内容,如“古代人物画”,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大量的人物画作品,再根据学生的喜欢选取学生喜欢的作品,比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李白行吟图》《簪花仕女图》等,做成多媒体课件,附上简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中的故事,让学生在视听交融中感悟艺术作品的美妙。在讲完最后一节“现代山水画、花鸟画”后,可对本章内容做一个小节,从各种类别的作品中选取一张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发现各类作品的特点。
三、引导观察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的鉴赏,离不开对其细致入微的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感知,也就谈不上对美的感悟。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想象作品当时的心情,逐步体会作品的美妙之处。高中美术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供学生鉴赏,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在教学中,美术老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不要一味地说教,而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去理解作品所表示出来的艺术效果,并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进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先介绍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垂死的奴隶》这一雕塑,观察奴隶的形态和肢体动作,特别是其头、颈、胸、背和四肢等,感悟其不屈的生命张力和倔强的抗争精神,体会其对自由的渴望和希冀,真正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
四、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化
高中生的知识积累虽然达到一定的高度,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知识修养和审美经验,学生很少主动地去鉴赏美术作品。美术鉴赏课不单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应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例如,在一堂美国人为中国学生上的美术课上,有位学生很喜欢一幅名为《罗马武士》的浮雕照片,老师就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照片?”学生回答:“照片上的武士很像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我感到亲切,所以我喜欢这幅画。”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这位美国老师鼓掌说:“你真了不起,那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充分表扬了其爱国主义精神,也让学生备受鼓舞,明白了爱国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
五、抵制课堂教学庸俗化
由于受社会庸俗化现象的影响,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关注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忽视其内在的艺术价值,甚至有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讲述一些艺术家的秘闻轶事,本末倒置,严重偏离了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比如,有的美术老师为了说明一幅作品的“价值”,常常是以金钱来衡量的,例如:毕加索的《手拿烟斗的男孩》拍卖价格为一亿四百万美金,是世界最贵的油画。这样评价方式容易误导学生,让他们认为艺术价值和金钱是等同的,以艺术作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显然是价值取向的误区,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实效。高中美术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创造性的、合乎教学规律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齐美.浅谈有效课堂之情境创设: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体会[J].美术教育研究,2016(6).
[2]徐建青.浅谈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下),201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