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上的研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17/2/16 12:17:00  浏览量:3516

  摘 要: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发展也需要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之适应,本文笔者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需要和本土美术教育条件,研究了教学模式发展趋势,选取“小组探究合作模式”进行案例教学研究,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了教学模式理论。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些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实践的具体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模式既要考虑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实际条件,还要了解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最常使用的还是“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限制了各种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根据这种现状,笔者有意选择探究符合课程标准的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有很多,简述如下:传递—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探究模式、概念获得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每种教学模式都有优缺点和适应的教学内容和环境。如“传递─接受模式”重视教师的作用,对于偏重理论和知识传授性的学科比较有效。有的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自主学习模式”“探究模式”等,对于偏重实践经验的学科比较好,而美术鉴赏的学习既需要知识的学习又需要观察体验,随着笔者对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和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发现集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更适应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本文中笔者基于本地的现实条件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重点对“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美术鉴赏课上的应用进行了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融合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新型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和掌握。“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得出结论和完成学习任务。

  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过程如下

  1.给学生分组。教师按照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男女人数相当,同时选出有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的组长,或者按照学生意愿,根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尽量使小组间能形成平等的竞争力。

  2.明确目标,分配学习任务。教师对教材要有充分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地设计问题,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任务布置以后,教师或组长分配任务,明确组内成员需要干什么。

  3.分组合作,讨论质疑。教师先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和要求搜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组内讨论,形成组内对问题的统一看法,并在组内展示和交流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和学习感受,扩大知识容量。

  4.班级讨论,展示成果。各个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成果,采用口述或板面演示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5.评价。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很重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评价时应考虑到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时的积极性、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情况,评价小组时要重视小组整体的合作和创新性。评价要侧重于学习过程和小组集体。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导,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组内互助、组间竞争为途径,充分落实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笔者选取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的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江南古典园林,设计了《我身边的古典名园——寄畅园》一课作为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案例。

  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是本土的优质美术资源,学生对其比较熟悉,又因其就在笔者任教学校的隔壁,便于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而且上课前后便于学生实地考察,没有此便利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引领学生参观,校内图书馆也有大量的资料可供学生查阅,所以这个内容比较适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

  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校内探究。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展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艺术宗旨,私家园林的造园要素有哪些?江南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为何古典私家园林多集中于苏州、无锡等江南地区?

  2.分小组搜集资料。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组长按照组员意愿分别将他们派到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教室,搜集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料。

  3.整理资料,组内讨论。组长带领组员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针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形成组内统一的看法。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之后分小组回答教师预留的问题,教师总结完善。

  4.教学评价。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然后教师给予评价。

  第二课时,寄畅园探究。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探究任务。无锡寄畅园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寄畅园有别于其他古典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你最喜欢寄畅园的哪些审美意蕴?用摄影、摄像、速写或写调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进入寄畅园参观考察探究。教师带领学生拿好照相机、速写本、笔等工具,排队有序进入寄畅园参观。各小组成员根据特长在参观考察过程中分别肩负摄影、速写、文字记录等任务,全面体验寄畅园的园林之美。教师要对学生的考察地点和考察重点进行适时指点和引导。

  第三课时,教室内研究展示。

  1.资料汇总。各组学生汇总收集的图片、影像、文字及速写等。

  2.依照教师的探究任务,小组讨论并形成结论。材料整理编辑成文本,或者做成PPT。

  3.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关于寄畅园景点审美意蕴的探究成果,可以选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速写等文本资料,也可选用电脑播放PPT,要边展示边讲述。

  4.教学评价。学生组内评价,评出小组探究最佳贡献奖,选出最佳探究展示小组。

  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资料搜集时,既利用了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也带领学生去寄畅园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无锡古典园林寄畅园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搜集了大量资料,并通过课堂上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各小组还对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展示。教学完成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师也摆脱了无趣的讲授模式,体验了新的教学模式,是一次新鲜且成功的教学实践。

  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乐于学习美术,是广大教育专家和一线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小组探究合作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上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完善,也希望有更多的美术教育者愿意参与到美术教学模式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夏至芳.地域文化 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张洪,倪亦南.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J].园林,2009,(4).

 与小组合作有关的高中美术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