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要素,任何学科只要学生对该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它的教学就会生气勃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起点,要进行和谐体育教学,应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情景氛围。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创造愉悦的气氛,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教师与学生间的融洽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转变策略,在互动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兴趣。
一、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欲望
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很多教师心目中认为学好文化课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体育课只是其他课程的辅助课程,对它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它可有可无,因此学校和老师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总是肆意减少甚至不开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孩子的最终学习目的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体育课不过是跑跑跳跳、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可学的……学生因为受老师和家长思想观念的影响,逐渐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学不学无所谓的想法。因此,要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感兴趣,老师和家长必须改变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不可向学生灌输“体育课不重要,学好文化课才是硬道理”的片面想法,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成绩固然重要,但身体才是生命的本钱,有了健康、强壮的体魄,我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学生也只有真正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功能和价值,才能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程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并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风趣精彩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教师教学时,要用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形象、准确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一种既形象又生动的感染力和鼓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体育课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增强兴趣。许多学生喜欢球类活动,往往忽视田径运动,作为教学需要,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训练,加强田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田径活动是一门技巧性加耐性的一项体育项目。男生往往能够适应,女生往往怕弄脏衣服、怕吃苦,就表现出没多大兴趣,作为教师就要让他们增加兴趣感,让学生在自我活动中体味这苦中有乐的味道。田径训练关键不仅要让教师言传还要身教,一步一个指点,同时要求学生加强自我训练,这不同于球类,球还有一个团队意识,协调和配合关系。田径项目几乎是个别训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教师指点下自我完成,在训练中提高技能、技巧。
三、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单纯叫学生做50米折返跑,学生兴趣不大,而结合圆周接力跑游戏,这样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发展了速度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体育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再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
五、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充分地利用好课外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小型的体育竞赛,可以是班级之间的,也可以是年级之间的,还可以是小组这之间的比赛。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充分地展示他们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建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学生喜爱的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按照兴趣分成小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某项技能的目的。这些内容的开展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摸索同时也是师生学习氛围的一大乐趣。只要找出学生对练习内容缺乏兴趣的症结所在,采用相应的激趣方法实现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6-83.
[2]黄耀华.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2:65-68.
[3]邱瑾.浅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