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体育锻炼逐渐成为时下流行的话题,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与所关注。当前,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仅可以增强体育技能与水平,夯实体育学科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强身健体之效。本文首先概述了终身体育这一术语,接着又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探讨
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在于:增强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推动他们在德、智、美、体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从长远角度而言,高中体育教学应教授给学生更多的运动方式和体育技能,主动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体育运动理念,从而进一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快速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不仅需要在思想上进行引导,而且还需要依赖于日常体育实践,进而让高中生自觉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汲取各方面的经验与经济,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将体育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教学效果,从而逐步使学生体会到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一、终身体育概述
1、终身体育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其实就是指个体接纳体育教育,并为之终身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广义上来说,终身体育是从个体诞生之际到生命结束的一个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习各种体育知识以及参与各项体育实践,并将体育纳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因而它具有显著的目的性。就终身体育的内涵而言,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现体育锻炼的系统化与整体化;主张将体育运动贯穿于人类成长的各个时期,不应设置年龄、性别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终身体育作为构成终身教育的核心部分,其被划分于自主性教育的范畴,通常不设定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所以缺乏充足的锻炼条件,但是人们仍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来安排一系列体育实践活动。
2、终身体育的活动范围
终身体育的活动范围应将人视为体育学习或实践的主体,其主要涵盖了意志力、兴趣爱好、体育项目等诸多方面的要素才得以实现。另外,终身体育要求人们积极地、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学习或锻炼,激发对体育学科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掌握体育专业知识进和技能。
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现状
1、缺乏持久的体育运动习惯
高中生往往会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无法拥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体育学习及锻炼,有些学生甚至直接舍去日常体育锻炼环节。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中生都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尚未形成持久的体育运动习惯。结合某项调查研究数据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约占12.5%;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约占22.5%;从不进行好体育运动的人数约占65.5%。从这一结果可知,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缺乏主体性,学生未能养成持久的体育运动习惯,也没有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普遍存在体育教学内容落后现象
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现阶段,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仍然以田径、乒乓球、篮球和足球等,甚少涉及网球、游泳、健美操以及跆拳道等运动项目,严重缺乏时代气息。由于普遍存在体育教学内容落后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加之,很多教师深受传统体育教学形式的束缚和影响,其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并不明显,比如,在课前准备环节中,体育教师往往固定使用体操、慢跑等方式,甚至有教师直接采用“放养式”教学,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厌恶感,久而久之便丧失学习兴趣,极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体育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体育器材是教师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设施,所以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具有关键作用。当前,尽管我国部分高中学校已经在体育器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基本能够满足高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但因教学场地有限,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严重滞后。由此可见,学校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场地设置不合理,缺乏独立的体育教学空间,比如游泳池、网球场和室内羽毛球馆。而上上述条件的制约,不仅对培养持久的体育习惯有消极影响,而且也无法引导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三、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策略
1、选用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材
一般而言,体育教学包含两大类课程,即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其中理论性课程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导。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过程中应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强调体育学科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锻炼方法和技能,不仅包括体育竞赛规则和运动注意事项,同时还涵盖了预防运动损伤技巧等。此外,高中体育教材的选用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差异、性别年龄、体育素质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的体育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激发高中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教师”,这就凸显出兴趣的心理作用,即推动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掌握或实施。由于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求胜心理,加之身心发育的成熟,所以这类人群已具备基本体育素养和锻炼能力,而竞技类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竞赛形式来规定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或体育小游戏等,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3、运用开放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开放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并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建立认知结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及转化能力。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开放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尽量做到民主化,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与建议;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体育素养、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的情况给予客观评价,并设置三个考核等级,即优秀、良好与及格,而非以具体的成绩来判定,缓解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并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选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体育教材,积极开展各中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热情,运用开放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从而促进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快速形成。
参考文献:
[1]赖昆栋.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2,(3).
[2]李文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9).
作者简介:薛攀(1987.9-),男,河南镇平人,本科学历,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第一中学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