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措施。针对多年来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开展的现状,结合高中生自身的身心发育特征,现阶段在普通高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采用以下策略:首先,提高认识,学校领导分工明确;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活动气氛;第三,针对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第四,开设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第五,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第六,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第七,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各种意外伤害急救常识。
[关键词]普通高中;阳光体育;有效开展;策略探究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教育部公开发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表明,目前,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呈现出多年连续下降的趋势,在体能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表现为肺活量水平持续多年下降,身体的爆发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也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生群体的肥胖和近视率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引起了国家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希望通过让阳光体育走进校园,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的手段,旨在提高学生体能和身心健康水平的一项校园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各类学校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的氛围,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健身意识,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全面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二、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1.提高认识,明确分工
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针对当前学生健康状况提出的一项全国性的方针措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还需要有很长一段艰难的道路要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身体力行,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要有勇气和意志去克服前面道路上各种形式的困难,让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到校园,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全权负责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工作,由各处主任和体育教师负责具体的工作部署,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负责具体的工作落实,明确分工,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定期不间断地进行监督指导。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活动气氛
各级主管单位和学校应该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营造出良好的活动气氛,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更好发展提供条件。学校可以统一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学习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精神和运动健身的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大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参与运动健身的紧迫感、荣誉感。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报纸、横幅等宣传媒介,扩大宣传推广力度,營造出浓厚的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文化气氛,不断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里全面健康地开展。同时,应注意到现在高中生学习压力非常大,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存在着唯高考论。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应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制度,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家长的认识提高了,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进入家庭。如周末可以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爬山、踏青等郊游活动,丰富孩子校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3.针对高中生的生理特征,合理选择运动项目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体育运动中男生爱表现、好胜心强,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认可,因此,可以选择足球、篮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的对抗性比较强,可以通过进球和得分赢得比赛,以此满足男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女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发育的后期,身体的第二特征明显变化,她们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时期,情感上内向、敏感,更加关注自身形态,爱美特征十分突出。针对女生身心发育的这些特征,可以选择动作柔、姿态优美、韵律感和节奏感强,能体现出运动美感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瑜伽形体练习等,以此满足女生渴望形体美的需求。高中阶段男生和女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之处更加明显,身体上男生表现出肌肉力量增强和速度增快,女生力量和速度明显不足,但身体柔韧性较好。心理上男生表现出爱表现、增强好胜,女生相对内向、害羞。因此,高中的体育课程男女生应分开教学,打破班级和年级的界限合理安排选项教学,满足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开设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是学生在长期参与体育活动中取得的快乐体验,这种快乐体验能够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坚持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学校课程的时间安排相对较为紧凑,学生参加体育课和课间操的时间比较固定,课间自由活动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重点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自发地参与校外体育活动,走向操场、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根据自身的喜好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参加校外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享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愉悦身心,减少由于紧张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5.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运动操场是学校办学的基础硬件,是学校开设各类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对于场地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要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场地经费的投入,改善场地器材。通过合理多样的布局,高效利用场地器材。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自备各种运动器材。学校的运动场馆可以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学生能够正常参与体育活动,对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入,合理规划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场地,定期对场馆进行清洁、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学生在干净、安全的场馆内进行体育活动。
6.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
当前,我们国家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环境存在着高度的不平衡性。因此,各地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应因地制宜。运动项目和形式的创新应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逐渐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学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7.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各种意外伤害急救常识
针对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和校园健身运动出现运动性伤害事件逐年增多的现象,应尽早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事故的发生、认定标准和相关处理方法,充分保证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安全防范意识。开设体育运动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常识,懂得如何选择运动项目,懂得怎样做准备活动,懂得安全运动的方法,懂得简单处理意外伤害的方法,懂得运动后如何放松等。学校可以聘请运动医疗工作人员,向学生传授运动意外损伤的常识和相关处理办法,提高学生应对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金辉等.多维视角下的阳光体育运动及其开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
[2]唐东辉等.北京市中小学体质下降原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3]蒋长好.阳光体育运动的心理功效[J].体育教学,2008,(5).
[4]覃志勇.“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2012,(6).
[5]苗秀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