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7/2/11 20:29:00  浏览量:2687

  摘 要 新课改倡导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出发,思考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适时点拨,诱导自主探究方向;小组合作,训练自主探究方式;创新作业,培养自主探究习惯。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也称为研究法或发现法,是指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议一议、谈一谈、做一做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培养分析、归纳、推理、想象、观察、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二者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经历科学探索,形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探究的起点是预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问题。可以选择学生体验较深的身边物理现象,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关的资料,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创设情境。例如,教学“牛顿第三定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通过演示“鸡蛋碰石头”的动画情景,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用两只手一起发力拍打桌子,会感觉到很疼痛,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判断和分析后,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学生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后从比较的角度激发了自主探究欲望。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备课时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环节都不能墨守成规。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充分开发利用物理教学资源,促进课内外结合。例如,教学“机械波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石油、煤炭勘测机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一根长绳一端固定,另一端上下振动来演示机械波产生的过程,通过对绳波的观察和探索,得出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借助开放性的问题:举例生活中声音的传播,一定距离时多长时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提出疑问,组织综合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都是开放式的,既有观察现象,又有实验操作;既有知识应用,又有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

  三、适时点拨,诱导自主探究方向

  在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学生新旧知识结构应该建立联系,教师的适时点拨就说为了诱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物理课堂教学点拨的关键是教师善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学生在疑惑不解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化难为易,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得以继续进行。例如,教学“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生很容易把生活中常见能量转化的方向弄反而出错。在演示“划火柴”和“用铁锤敲打铁丝”这两个实验时,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在判断转化能量时,先找出是哪一种形式的能量减少或增加了,增加或减少的那一种形式的能量互相转化;在演示第三个实验“滚摆”时,教师又及时点拨学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如果发现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能找到另一种形式能量增加;反之,当某种形式的能量增大时,也一定能找到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减少。

  四、小组合作,训练自主探究方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小组合作学习是优化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重要形式,也是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方式。 学生在交流学习成果、质疑解疑、研讨辩论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维碰撞,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电场中的导体”,一部分学生可能只是了解了一些结论却没有真正明白道理,那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堂教学思想就不能体现。教师围绕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先讲清静电平衡的基本原理,通过防电服的精彩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静电平衡状态及其特点,又通过分小组实验验证了合作探究结果的正确性。电场中的导体是怎么达到静电平衡的?孤立导体净电荷为什么分布在它的外表面?这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的知识还要应用于社会实践,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其它相关问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张颂.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

 上一篇:没有了!
 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高中物理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