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晓敏
[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科学课堂上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亲身经历着每一个实验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比以前更爱上科学课了。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仍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科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往往一下课就记不住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还因为教师一直给学生灌输他们不熟悉、不感兴趣的知识,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二、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
若想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且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优点与缺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自由思考的空间,他们回答的问题如果是正确的,印象会比较深刻,如果是错误的话,经过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引导也会记忆得比较牢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之外,还应该精心设计各种问题,要鼓励学生勇敢回答。之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从学生的回答内容中提炼出他们的优点与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和引导,使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三、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酒精灯、碘水、镊子、培养皿这些必须要用到的器材。 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饭、鸡蛋、黄瓜、萝卜、瘦肉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如在教学《花、果实和种子》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 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 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 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 个或4 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说有6 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 个或4 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 个或4 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 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我听着同学们的讨论最后总结说:“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衍新生命的任务。花朵传粉后,雄蕊的任务已光荣完成,这时花朵枯萎,花瓣、雄蕊凋谢,植物把更多的营养提供给果实,使果实长得更好。”学生很高兴,觉得收获很大。
四、注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难为易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让学生在欢悦的气氛中兴致勃勃地学习,而且可以使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了解事物的内在结构,仅凭教师的讲解或观察课本中的插图,他们很难仔细观察或想象事物的具体结构,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够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而且多媒体一般都采用音乐和动画效果,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教师往往习惯性把拓展延伸当做下课的标签,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忘记上节课给学生布置了怎样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拓展性的问题、缺乏思考和探究。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让每组上交一个研究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看,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同学的认可,进而获得成就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热情,真正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提高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深入自然,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们对此项活动兴趣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以“鸡蛋落地能否不破”作为探索性试验,让学生在课前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鸡蛋落地不破,看谁举得更高”的设计比赛,学生讨论并提出的方案有:方案一,在地上放一层厚海绵;方案二,用海绵把鸡蛋包住;方案三,做一个降落伞带着鸡蛋往下落;方案四,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培养人才带来了局限性, 而课外活动正是避免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总之,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既要有精湛的讲课技巧,又要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开展各种科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方法、学会总结、获得知识,使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燕。 透视生活细节,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J]. 新课程(上)。 2015(03)。
[2] 杜洪彧。 有效交流:建立课堂教学秩序新方略[J]. 内蒙古教育。 2015(04) .
[3] 栗长友。 强化小学科学课堂效率的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5) .
[4] 诸葛进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D].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