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课程,并且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德育教育,并且养成良好的三观。因此,文章首先探讨了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回归生活化,仅供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 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化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德育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并且也加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必须肩负起教育的重任,把德育教育当做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笔者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小学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品德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问题更加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新课程的改革。目前我们小学品德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第一,在课堂上,教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单一的讲课,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基本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第二,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生机。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因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沉闷。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创设生活情境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知识也都是以生活为基础。小学品德课作为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若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且也会被社会淘汰。基于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效率,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要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钱该怎样花》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过年你得了200红包,那么你在生活中该怎么花呢?”这时候学生们可能说拿来卖玩具、给父母帮保管、存到银行等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不能乱花钱,要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比如说过年的红包钱可以给父母保管着,留着做学费;或者是给父母买一些实用的礼物等等。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导入生活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通常是通过导入生活中名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先人》这一节的知识中,首先给学生讲名人的故事,比如司马迁先生、孔子、毛泽东等名人的故事,可以简要的说一下他的主要事迹,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当讲完这些名人的事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堂上引入故事教学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3.丰富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目前,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材内容。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知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之外,还得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平时多收集一些生活新闻,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节课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找一些最新的新闻,把新闻结合到教材内容中来。比如说今年全国各地水灾严重,面对这些无法控制的自然災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会发生水灾?水灾一般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滥砍滥伐,没有尊重大自然的恶果。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退耕还林,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课外延伸来丰富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不能急于求成。另外,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经验,充分的把生活实例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参考文献 ]
[1]宫海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13-114.
[2]陈天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浅谈小学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4).
[3]粟坤忠.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58-59.
[4]裘建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体现生活化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6(1):78-78.
[5]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