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15
09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作者:李桂军,刘亚军

  摘 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科学技术已经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际生产,如何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课程中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能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如何将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教学整合,更好地结合二者特点为学生讲解科学实验,是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实验;整合探究

  一、通过将模糊知识点放大化,方便学生的直观理解

  科学实验课程顾名思义兼顾了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课操作等,在一定程度上想要让学生理解抽象性的概念知识点相对来讲会有很大难度,这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如视频播放,实验演示等,将抽象模糊的知识点清晰直观地让小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点,不至于让生涩难懂的文字说明阻碍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脚步。

  二、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情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紧跟时代的脚步,不至于同时代脱轨。在讲解科学理论知识点时,有时候会因为知识内容离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太远,学生不好理解,课堂氛围太单调无趣也会让课堂质量下降,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自然老师也完成不了教学大纲。老师要在自身教程准备的过程中,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如动画、图片视频制造出一个符合知识点的情境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定的游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游戏教学模式中学到需要掌握的知识,也点燃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建立能够体现知识点框架的演示文档

  要知道科学技术课程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单一的直线表达,而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化的结构紧凑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出知识结构紧凑,逻辑缜密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可以体现知识点主体框架的演示文档,在表达上不会太模糊抽象,这也是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上课内容的一个良好方式。

  四、打造一个让学生全方位学习的环境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上课学习的主体就是以学校为中心,和老师进行一定的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后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来自报纸书籍,但这些报纸书籍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自己探索找到科学知识点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实际操作过,对于理论学习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理解误差。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一个虚拟实验平台,这个虚拟实验平台提供给学生全方面学习和探究的新途径,让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想要知道的科学实验内容,利用互联网等学生还可以听到、看到国外的科学知识讲堂,让学习科学知识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等限制,这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也是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教学高效整合的一个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近年来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创新出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能够通过视频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难点,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规范自身操作等。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对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重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它合理地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这样达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让小学的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稳步上涨,推动教学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李宁.小学科学课虚拟学习情境的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 上一篇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