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阅读”设计的几点思考

更新时间:2018/4/8 22:55:00  浏览量:2711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加强古代诗歌教学阅读设计,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读音、停顿的训练;第二是词语的品读训练;第三是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分析。对于学生提高古代诗歌鉴赏水平,达到中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代诗歌 教学 阅读设计

  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是广阔无垠的天空,那么中国古代诗歌就是最引人注目的银河;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是浩瀚深邃的海洋,那么中国古代诗歌就是一座座秀美动人的岛屿;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是巍峨雄壮的高峰,那么中国古代诗歌就是山间潺潺流泻的溪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也因此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像芳香四溢的花朵,静静的开放在教学艺园之中。加强古代诗歌教学“阅读”的设计,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对读音、停顿的训练。语文课标中对读音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朗读不仅可以纠正错误读音,读出停顿,学习到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可以培养语感,对文意有初步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观沧海》中,“水何澹澹”中的“澹澹”读音为“dàn dàn”,很容易读错。这个词和后面的“灿烂”的“烂”字押韵,有一种前后关联的音韵之美,而且这个词也描写大海波涛的最重要的形容词。读准读好这个词,对理解大海波涛动荡不定,起伏连绵的情景一定会有初步认识。

  当然,只注重生词读音的训练是不够的,对节奏的把握也很重要,这就是课标中提出的“停顿恰当”。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停顿恰当”呢?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必须长期训练,还可以通过对句子进行意义上的划分,如《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樽”这一华丽贵重的器物和“玉盘”一样,在意义单位上理所应当在一起,还可以互相照应和补充。总之,朗读时读音,停顿的训练的古代诗歌教学阅读设计中必不可少,当然,声音大小,语气语调乃至仪态训练也不容忽视。

  第二点思考:词语的品读训练。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我认为有两种词语的品读训练不可忽视。一类是形容词,如《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和“悠悠”都是叠词,形容词,前者原本是形容人含情脉脉,但在句子中是形容太阳余晖,显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这位美丽女子的神态,目光情意绵绵,含情脉脉,那么柔情,期待,充满相思,甚至可以通过这个词语想象出双眸的朦胧迷离。“悠悠”则从江水悠长曲折联系到女子望穿秋水的神态,从而体会她思念之深,相思之久,内心的无限牵挂和忧愁。第二类是动词。《武陵春》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恐”和“载”字,“恐”是害怕和恐惧之意,深入探究这个词语,词人究竟恐惧什么呢?原来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太深太重,忧愁悲苦缠绕自己无法自拔,甚至自我怀疑。“载”字则是对有形有重量的事物的描述,词人被国仇亲离的情绪所淹没,加上眼前景物的刺激,让人无法承受,她巧妙的把看不见的无形无重量的情感寄托在了舴艋舟上,有种水到渠成,巧妙联系的效果,表现出无限悲伤、忧愁,让人“欲语泪先流”。

  第三点思考: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分析。这方面是对诗歌技巧的学习和把握。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具体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借代、排比、反问、设问、互文等等。修辞手法对学生来说容易掌握,如李白的诗歌中就大量使用了夸张的修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拟人句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比喻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朝如青絲暮成雪”。对偶句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反问句如“柳园灯疏,梅厅雪,谁与细倾春碧?”设问句如“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用互文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证夫泪”。在诗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修辞句进行判断,从而领悟诗句的妙处。

  其次,写作方法的分析也非常重要。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在古代诗歌中,写作方法包括较多,包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抒胸臆、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前后照应、以乐写哀、对比、象征、用典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判断,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表达,最终可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以上思考是我在古代诗歌教学中一些体会,非常浅薄,只是希望通过总结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钻研,能够对学生提高古代诗歌鉴赏水平,达到中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形成语文综合能力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孙绍振)

  [2]《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与诗歌教学有关的初中语文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