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关学者对学困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学困生不仅仅是个别班级、学校和国家存在的问题,更是一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大量学困生的产生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格格不入,给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带来了困难,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化学学困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往往没有兴趣,其学习方法和思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帮助学困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思路,如何让学困生发生质的转变成为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化学学困生的成因要素
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我仅从教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面
(1)课改后的新教材除了编排体系的改变外,新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实验,没有统一的答案,甚至老师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而高中师资短缺,大量初中教师补充到高中,对高中教材把握不够。(2)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以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参照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选取教学内容。其结果,必然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出现,这时教师在教学中显然不能顾及两头,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在经历一个反复失败的过程后,导致丧失信心,最终放弃了学习。(3)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不当,刺激学生甚至挫伤学生,使这些学生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
(二)学生自身方面
(1)学生在经过初三年级一年的拼搏之后,顺利进入了高中阶段,思想上开始松懈,学习上也就马虎了许多。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要好好地轻松一下的思想,认为高一年级的知识不是十分重要,完全可以像初中那样玩两年,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去拼搏。(2)学生的智力、化学基础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部分学生的个性品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如马虎、依靠、厌烦、畏惧等。这些现象如得不到及时矫正,部分学生就会落入化学学科的后进之列。
二、高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并非一日之功,其需要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努力。
(一)与学困生之间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长,但是,其心理年龄与其生理年龄并不一定相符。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与学困生的沟通,了解学困生的思想情况,探究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比如,笔者在教学“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时,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于是,课下笔者找到这些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困生的学习逐步走上正轨。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学困生的学习才会有所转变,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兴趣,提升学习成绩。比如,笔者在教学“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的时候,并没有将学习的领域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让学困生观察生活实际,了解我们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标准,让学困生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探究相应的垃圾分类问题。之后笔者还开展相应的“垃圾大变身”活动,让学困生探究垃圾的用处,将垃圾转变成为我们生活中有用的物质。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引起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使学困生走入化学学习中。
(三)利用教育激励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需要是人的一种最高级别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需要,都渴望成为优等生。所以我们应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我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布置难易适中任务,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学习目标。为处理好班级中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我对不同水平学生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优等生布置有竞争性的学习任务,中等生布置一般难度学习任务,学困生布置浅层次、基础性学习任务),以做到因材施教。在实施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我运用教育激励的基本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到学习是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渗透着体验成功色彩的教学过程不是师生间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间共享生命的意义、共同成长的过程。我还力争“机智地教学”,构建智慧型课堂。奥凯强调以“课程的即兴演奏”来代替“课程实施”。他说,“这种改变激起一种可能性,让我们身心去奏出新的、不同的节奏。”在教师契合情境的即兴创作中,学生的内在求知欲被激起,向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搏击。我努力做到用欣赏的目光面对学生,引导学生确立阿特金森所言“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能力的掌握目标”,使学生勇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并为此付出努力,直到取得成功。这种付出努力的成功能使学困生充分体验到自身价值,不断超越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之目的。
(四)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往往很忌讳跟教师有过多的交流,在很多“学困生”家长的心目中他们往往认为,一旦教师要见家长一定是孩子在学校又犯错误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在其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要想搞好教育工作,就要努力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连接起来。因此,教师在平常要多注意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的家长更要与他们经常性地联系,让家庭教育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让家长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高中化学的学习并不可怕,只要探入其中就会发现其有着各种各样的乐趣。教师绝不可因为班级成绩的需要而放弃学困生的化学成绩,而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困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兴趣,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化学的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其成绩、能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