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要适应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培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关键词:探究 激发 情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后裁决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来自于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为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探索新事物的原动力,是主动探究学习的先决条件。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由好奇心而引发的。据说瓦特就是由于看到水壶盖被顶起而惊奇,才发明了蒸汽机;牛顿是看到苹果落地而感到好奇,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多思多问的习惯。在多思多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善于发疑提问的人是缺乏学习能力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提出的“另类”问题,产生的各种奇妙的想法,一定要精心呵护。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心理
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激发出内在的潜力。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科学下册《斜坡的启示》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提出: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应用了斜面的原理举例说一说?并出示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画面,后人为了纪念五壮士的壮举,决定在顶峰建一座纪念塔。假如你是工程师,你怎样设计上山的公路?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的畅想,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科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要获得科学知识就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因为通过学生亲身探究和实践获得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的知识除非自己亲历探究过程才能自主构建,否则儿童无法真正理解和习得。如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怎样抬高讲台》时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1.5吨重的货箱为防止被水浸湿,该怎样办?让学生画出示意图来说明。并标出各自的力点在什么地方?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事实说明,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感受并由衷的赞叹科学概念原理比自己的个人见解更具有说服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科学之美”。
四、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不仅是科学研究者的必备素质,而且是人们高尚思想情操和人格魅力的主要内容。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以科学家勇于探索、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的精神来激励学生。例如,讲法拉第从小家境贫寒,全靠自学成才,他不仅研制出第一台感应发电机,而且拒绝他人的高薪聘请,坚持为青少年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在金钱和荣誉面前他追求真理、宣传科学的思想毫不为之动摇;为学生讲“发明大王”爱迪生只上过几个月小学,全靠自学成就了近2000项发明,为了研制碱性蓄电池,他经历了上万次失败。像布鲁诺那样,为捍卫日心说而受到嘲笑侮辱,直至失去生命的科学殉道者也不乏其人。让学生明白。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是获得成功的精神基础,它不仅需要有坚不可摧的怀疑精神,更要有一种不怕失败,甚至不惜下地狱的勇气和意志。
五、在学习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心理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探究总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没有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活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的设计各种有实在意义的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并将质疑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到答案。如在教学五年级科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这一课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夜间活动而有些动物在白天活动?为什么延长光照时间会增加鸡的产蛋量?带着这样质疑学生一方面就要去观察,一方面要去搜集资料从而增长学生的质疑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探究的好习惯。
六、在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情趣
讨论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的方式。只有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才能创新,才能达成认知共享,只有在讨论、交流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智力风暴”。例如,在教学《建桥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自己在家乡所看到的桥梁的形状,让学生相互来交流。然后自己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所画的桥梁。然后准备几个西瓜让学生用西瓜设计一座桥梁的形状,以小组为单位一节课后进行展示。给学生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一节课后,学生们都展示出了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还当起了讲解员,讲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环保、稳定等)。讲得津津有味,使整节课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七、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当我们去剖析一种科学现象,解决某个问题时,总要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摆脱课本和教师思维的束缚,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他们所表达的是否完整,都应该给予赞赏,以激起他们进行再创造的动机。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对科学进行探究的动机,有效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创新的机会、探究的机会、交流的机会、和锻炼的机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