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生活化教学,即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以学生生活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治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和兴趣。结合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主要围绕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展开论述,以不断提高政治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
一、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活动有机地转化成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实践活动,并通过活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在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利用一些突出的事件引起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潜在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人对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抱有想要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简单地说,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初中政治融入现实生活中,以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内在素养修为更丰富。通过亲身参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初中政治,可以有效地获得具有生命活力的政治知识,还能被浓厚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文化所熏陶,不断进行自身思想品德的信仰,陶冶情操。
二、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就目前初中政治教学课的教育来看,教学内容几乎还是完全以课堂和教材为主,整个课堂只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却不见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偶尔做出的互动,学生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整个课堂缺乏生气,这样的教学氛围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
2、教学方法落后。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老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缺少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丝毫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在教学中,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然而,现在的教学课堂却是,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在传教的过程中,一味的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缺少对生活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3、教学评价局限性突出。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师过度地追求目标评价,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即激励作用。当前初中政治教学评价手段过于简单和僵硬,而评价过程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致使教学评价发挥不了其作用。
三、探讨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1、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然而,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却发现,学生对政治知识的需求远远不止于教材内容,需要新鲜、与时俱进并且具有生活特色的政治内容来提升自身的精神需求,因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接纳并且全部理解吸收,在这样的课堂中,相信教师也不会有教学的成就感,反而觉得自己的授课十分失败,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一状态,对政治教学进行思考,对政治教学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授课时,可以结合生活事例对政治知识讲解,如,50年代,有一次,周总理和一位美国的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总理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耳根。通过这样的一些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的有趣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的应用,勾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提高了政治教学的课堂质量,促进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2、初中政治生活化活动的实施。既然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已步入初中政治的课堂,那么,教师就应该将初中政治教学的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动员全体学生,组织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潜在能力,找到自己的发光点,进而对政治学习充满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促使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其实,在初中,学生的学习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校及课堂中,长时间地在教室学习,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学生渴望走出课堂,需要课外实践活动,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面对如此渴望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他们有效地分组,去社会生活中做一些社会调查、社会访谈来体验实际生活中的政治,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组的社会调查和访谈做一个辩论,例如,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大量的生活实践,在实践调查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几个问题,什么是责任?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责任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找到答案,去感悟政治的生活化原理,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政治的认识,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人生阅历,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提升。学生只有亲身走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了解时事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更深程度地理解政治,感悟政治。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糅合政治学科知识。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效果,仅供参考和交流。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鲁元真.浅析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3).
[2] 于继红.对初中政治教学的体会[J].才智,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