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利用地图学习,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更新时间:2018/9/23 7:50:00  浏览量:2969

  摘 要:利用地图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创新意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初中地图教学;高效课堂;导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地图是学习初中地理的两大工具(地图、地球仪)之一,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能激发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借助地图开展地理教学已经成为解决地理学科中学习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主题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主题是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周边进行整理,提出可能的情况,得到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活动结束后,进行问题解决交流,最后老师归纳结论。

  探究式的过程:(1)布置问题;(2)观察分析论证;(3)搜集材料,合作探究;(4)交流成果,归纳总结。

  导学案例:为什么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情景创设:日本认为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航线是日本的经济生命线。

  实施过程: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初一地理课本下地图(7-4)马六甲海峡图思考讨论,回答。

  探讨问题之一:马六甲海峡连接哪两个大洋,经过海峡的航路能到达哪些地区?

  实施过程:

  老师:白板展示“马六甲”——东南亚(7-4)图。

  学生:先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

  老师点拨、总结: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亚洲到达南亚、西亚、非洲、欧洲沿岸港口的唯一航线。

  探究问题二:日本经济为什么依赖马六甲这条海上航线?

  实施过程:白板展示初一地理课本下P71图8-4(日本进口能源和矿产示意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利用已学的知识思考和解答。

  学生:收集日本资料,自主思考后组织交流。

  老师归纳总结:日本外向性工业经济发达但缺乏资源,大部分工业资源都要进口,特别是石油需经马六甲海峡这条航线运输,而大部分工业产品也需这条航线输出至海外市场,所以日本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航线认为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这种方法,易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由于对地图周边资料的搜集、分析、结论,得出了地图的重要性,容易提高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

  二、分块拼接式——从简单到复杂,主题突出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发散性、逆向性等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在读图、析图中通过归纳、总结达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将地理课堂教学分割成若干个课题,进行拼图,每一块拼图对于地理知识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每个小组各负责一个课题,各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授课展示。

  基本的教学程序是:

  (1)化整为零,合理分工。

  (2)合作研究,资源共享。

  (3)模块拼接,组内互助。

  (4)教师点拨,适度归纳。

  这种方法适合地理复习阶段,内容容量比较大。优点是减轻了地理老师上课的负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建构。缺点是必须就课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提示和拓展,特别要对小组讨论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不足进行纠正。

  导学案例:亚洲的分区——东南亚,南亚,西亚

  (一)化整为零,合理分工

  将亚洲分为三个分区:(1)三个分区的地理位置,气候;(2)地形特点和河流;(3)资源和自然灾害。布置小组的任务和要求,对三个子课题进行探究。

  (二)合作研究资源共享

  子课题(1)三个分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要求学生总结出各分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各分区不同气候及差异。

  子课题(2)各分区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析归纳出各分区地形中的类型、分布、地势。

  各分区河流中的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子课题(3)各分区的资源和自然灾害。在各分区的地图上标出资源的图例、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拼接地图,组内互助

  各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逐一展示。

  (四)教师点拨,适度归纳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通过点拨能激发学生思路,适当的归纳能让教学不偏离教学中心。

  三、实践运用式——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提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习的最終目的是学以致用,任何理论性的知识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转变成能力,实践活动中的所需都需要学生亲自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如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将课内课外联系紧密,学生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问题走进地理课堂。

  导学案例:应用地图制定黄山旅游交通方案。

  1.制定方案。制定从本地去黄山旅游的交通方案。

  2.收集、实践探索。各小组收集各种交通地图,进行路线方案的制定,并详细解决实践中使用地图的方法。

  3.各小组成果展示。由每小组派一成员上讲台,讲解本小组制定的方案路线及地图的使用。

  4.成果评价。先评价自己的方案,再评价别的小组的方案。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认识地图、学习识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地理开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同时也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李贵松.运用地图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0):18.

 与高效课堂有关的初中地理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