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上,以此培养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和知识点较为繁杂,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感,因而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思想品德知识形象具体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就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在简要阐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脱离生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思想政治既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生活,并通过切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社会规范。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是将教材中正确的价值引导引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运用灵活且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准确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并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回顾以往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材内容及知识的灌输,以至于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教材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现实生活的道德准则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等方面综合考虑,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制定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时需要对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知识有所筛选地进行讲授,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及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民主和谐及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比较活跃,容易产生联想并生成灵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勇于探究和提出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权威的教师角色,与学生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激励和欣赏每一位学生。
比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走进中学》一课,为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新的校园及学习环境,了解新的学习环境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及明信片,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并对其加以讲解,接着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上讲台谈谈自己对新环境的感受和认识,并与他们相互交流彼此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学习心得。以此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并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产生共鸣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社会调查、参观、实践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使思想品德的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思想政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个作息情况表格,课堂上为每位学生分发一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填写表格,并在课堂中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做法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让作息和学习方面安排较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经验,以及劳逸结合对自己身体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具体的自我调查,切实感受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对时间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相互交流中加以借鉴与学习,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凤龙.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简论[J].教育探索,2008(6).
[2]张国启.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