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 古代皇帝制度的建立时间和影响
皇帝的这种专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一直到民国的袁世凯去世才结束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创始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也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
①皇权独尊: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②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③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积极影响:第一,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第二,在皇帝制度下,各项政令统一,这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这一制度毕竟是一种剥削制度,对广大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造成他们的极端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明中期以后停滞不前,落在世界先进国家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