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形成城市的雨岛效应的原因
雨岛效应是由于城市气温高、空气中粉尘大,形成所谓城市雨岛效应,即出现市区暴雨的频率与强度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
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雨岛”效应也有随城市规模扩大而逐步增大的趋势。城市市区雷暴和雹暴的出现次数也比郊区多,这是因为市区受城市化的影响,发生强对流的机会要比郊区农村多。 形成城市“雨岛”的原因与形成城市云量增多的原因基本相同,但降水需要有更强的上升运动和冰核存在。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雨岛效应”密切相关。“雨岛效应”成因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
城市雨岛的形成原因 ①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②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③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就会形成'雨岛效应’。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在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城市里,由于热岛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城区热空气上升,加上城区上空固体尘埃增多充当凝结核,从而形成降水(对流雨),这就是雨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