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注册 
   
答案网
  
 
 首页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课后答案 | 日记大全 | 作文大全 | 句子大全 | 美文阅读
 栏目类别:答案大全

五脏和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

更新时间:2020/8/19 11:32:00  手机版

  五脏和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

  五脏六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了,一旦某个器官受损,那肯定是大病一场,小病不断的。五脏六腑这些器官跟五行也有关系,答案网小编给你介绍一下。

  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此即五脏一体观。五脏是人体生命的中心,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生命现象相联系。如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为五脏之表;脉、皮、肉、筋、骨五体,为五脏所主;面、毛、唇、爪、发五华,为五脏所荣;舌、鼻、口、目、耳及二阴五官九窍,为五脏所司;·喜、忧、思、怒、恐五志,为五脏所生;神、魄、意、魂、志五神,为五脏所藏;汗、涕、泪、涎、唾五液,为五脏所化等等,它们又与五脏一起分属于五行,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乘侮胜复及五行互藏的规律而运动变化。

  心与小肠

  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热赤、尿痛等症。反之,如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可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肺与大肠

  肺于大肠也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如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困难;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可见大便艰涩而不行,称为“气虚便秘”。若气虚不能固摄,清浊混杂而下,可见大便溏泄。

  脾与胃

  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得传化过程。“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表里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就会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也会影响及脾的运化与升清,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这是对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的概括。

  肝与胆

  胆附于肝,有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也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若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因此,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肝病常影响及胆,胆病也常常波及于肝,最后则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等。此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从情志意识过程来看,谋虑后则必须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两者也是密切联系的。

  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通过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若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则膀胱之开合失度,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遗尿、尿频等病症。例如,老年人常见的小便失禁、多尿等,即多为肾气衰弱所致。

  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

  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五行属性与人体五脏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肺的清肃以助肾水的下行)、水生木,与之相应的,肝木可济心,心热可养脾,脾土可养肺,肺金助肾水,肾水滋肝木。

  在五行属相的相克关系中,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以,在五脏的关系中,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一、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二、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三、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 颊车穴。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四、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五位:东    南    中    西    北

  六、五体:筋    脉    肉   皮毛   骨

  七、五气:风    热    湿    燥    寒

  八、五华:爪    面   嘴唇  皮毛  头发

  九、五声:呼    笑    歌    哭    呻

  十、五情:怒    喜    思    忧    恐

  十一、五神:魂   神明   意    魄    志

  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又产生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又从五志发展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  皇帝内经>里有讲的

  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  《素问 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三、五行相生: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四、五脏相生:肝生心  心生脾  脾生肺 肺生肾  肾生肝

  五、五行相克: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六、五脏相克:肝克脾  脾克肾  肾克心  心克肺  肺克肝

  七、五窍:目   舌   口   鼻   耳

  八、五脏与五窍的关系:肝开窍于目 心开窍于舌  脾开窍于口  肺开窍于鼻  肾开窍于耳

  九、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十、五脏与五味的关系:肝—酸 (走筋)  心—苦(走血)  脾—甘(走肉)  肺—辛(走气)  肾—咸(走骨)

  十一、五痨七伤:太饱伤脾  大怒气逆伤肝   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  过食冷饮伤肺  忧愁思虑伤心  风雨寒暑伤形  恐惧不节伤志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网友关注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9   答案网免费下载答案 www.zqnf.com  岗位职责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