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阳光刺得人眼睛生疼。游览了一上午的我们,就近选了一家餐馆纳凉吃饭。
这时,从门外走进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七八岁的样子,黑黢黢的皮肤,乱糟糟的头发,细胳膊、细腿儿,臂弯里各挎着一个竹篮。旁边的阿姨悄悄告诉我:“旅游地常有这样的小孩儿,被父母派来卖东西!”我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心想,天下竟有这样的父母?。
果然,两个小孩一前一后,各走到一个桌子前。还没开口,那两桌的食客就像赶苍蝇似的驱走他们。他们来到另一桌前。靠近过道嚷得最厉害的那位,点了一桌子大鱼大肉,应该会照顾孩子们的小本买卖吧?谁料,那人粗黑的眉毛拧到一起,斜眼吼道:“走走走!惹人烦!”两个小孩愣了一下,悻悻地离开了
很快,他们来到了我们饭桌前。想着阿姨的话,我的戒备心与怜悯心打起了架,我兜里所剩无几的零花钱让我选择驱赶这两个“专骗外地游客”的孩子;但我无意间一瞥,我与女孩对视了那充满期待的纯洁的眼神啊,融化了我心中的最后一块冰,也唤醒了我藏在心底的不忍。
小女孩望着我,试探地问:“姐姐,买袋煮花生吧?十块钱。”我温和地说:“给姐姐拿两袋。”她愣住了,暗淡的眼神里流露出欣喜,嘴角上扬,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随即,她低下头,一只手使劲在臂弯的篮子里翻找。就在这时,我看见她的细胳膊被篮子勒出了深深的红印。我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块钱递给她,同时接过留有女孩体温的两袋煮花生。她高高举起二十元,冲着不远处的小男孩欢喜地喊:“阿弟!我卖出花生了!”
二十元,对于赴远旅行的人来说,不过是饭馆里的一碟小菜,但对于这对七八岁的姐弟,却成了他们此刻的小确幸。我不愿去想阿姨的话,也不愿去猜测这对小姐弟背后的家庭,我只想在那眼神确认的那个瞬间,给他们也给自己一个希望相信善良,传递温暖
我与家人一起品尝了小女孩的煮花生,味道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我们感慨不已,各有争论:也许,阿姨对眼前这一幕的判断是对的;但我依然覺得,面对此事的选择,我也没有错大人与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与选择,也许注定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