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注册 
   
答案网
  
 
 首页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课后答案 | 日记大全 | 作文大全 | 句子大全 | 美文阅读
 练习册答案 | 暑假作业答案 | 寒假作业答案 | 阅读答案 | 学习方法 | 知识点总结 | 哲理小故事 | 祝福语大全 | 读后感 | 名人语录 | 题记大全 | 造句大全 | 心情不好的说说
提问 

难忘那一跪阅读答案


时间: 2016-2-10 分类: 作业习题  【来自ip: 19.153.164.207 的 热心网友 咨询】 手机版
 问题补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难忘那一跪 欧乐贤   十多年教书生涯,我送走的学生不知多少,他们的名字我已不能一一记清。独有余凤莲使我永生无法忘却。   余凤莲是在初二下学期插入我班的。那年她十六七岁,亭亭玉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其时,我刚下课。当校长向我招手时,我还以为他身边的女孩是替数学老师代课的教师哪。听校长说她要插入我班读书,我望着她满脸的成熟,有点犹豫了。因为学校规定,学生考试成绩要排队,教师也要排队,且名次与工资、奖金挂钩。我不想因为她拖了班级的后腿。我于是拒绝了:读书也不过是为了找工作,你已经在打工,何必还来读书?何况你的年纪也太大了,我班的学生只有十二三岁。余凤莲见我不同意收她,竟然噗通一声跪在我的面前,眼泪双流,苦苦地恳求道:“老师,你行行好,收下我吧!哪怕让我试读一个月也行,如果我赶不上班,一定自动回去……”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十分惶惑:“别这样,快起来。”校长连忙去扶她。   想不到这外表十分柔弱的姑娘却很固执刚强,她一定要我答应收下她,才肯起来。那时的我真是年轻气盛,竟然没有理解她渴求知识的苦心,反而认为她以跪来逼我,居然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我不知道她跪了多久,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离去的。而我却非常得意,以为终于打发了一个拖后腿的差生。直到后来校长告诉我,我才知道余凤莲原本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读初一时,父亲突然病逝,多病的母亲无法供养兄妹三人继续读书。当时只有12岁的余凤莲便辍学在家,为了生计,她又南下打工,直到哥哥大学毕业。现在哥哥已经有了工作,于是她又想来复学。听了校长介绍,我才有点后悔,不该那么粗暴地拒绝她。   第二天,余凤莲同村的学生带来了她写给我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写明了要读书的真正原因。原来她是在一家私营工厂打工,有一次她出了次品,老板竟然罚她当众跪下,否则就要炒她鱿鱼。她为了哥哥能完成学业,也为了能给母亲治病,只好含泪跪在地上。那时的她还不知道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只是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读书,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   没想到我也逼得她下跪了。虽然她说不恨我,可我不能原谅自己。因为是我把她推出了学校大门,破碎了她那美丽的梦。我十分惭愧和懊悔,决定再把她请回来。但当我问那个捎信的学生时,才知道她已准备动身再去广州打工了。我急忙骑车赶到她家,可她已经走了,听她母亲说,她是含着眼泪走的。我又追到火车站,好不容易在南下的打工的人流中找到了余凤莲。幸亏她是下午的车,否则我这辈子就要留下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了。   我终于留住了她。   在以后的日子里,由于老师同学的帮助,更由于她坚韧的毅力,她终于一路绿灯,最后考上了一听政法大学,现在已成了一名法官。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轻易拒绝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农村来的“差生”。并且,每当一个新的班级,我上的第一课就是“余凤莲的故事”,以此来激励我的学生,也在激励我自己…… (1)“文章开头难”。本文开篇的笔法,使人联想到鲁迅的名文《一件小事》。请比较作答: ①两文的相似处为 a.□□□□□□□□(限8字) b.□□□□□□□□□□(限10字) ②两文的相异处为(各4字): 《一》文□□□□; 《难》文:□□□□ (2)主角一登场,作者即调动起□觉与□觉因素,从□□、□□、□□等角度,对人物作了全方位的描写,尤其突出了一个□字。 (3)作者关于运用心理活动的刻画。文中描写心理,主要用□□□□的方式。请举三例。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文章首段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本文的题眼是“难忘”二字。 B.文章两次写到“跪”,但具体写法却不同,一次是正面描写,一次是侧面描写。 C.作者尽管直接写了余凤莲是个差生,但在选择具体语言上,却未使用贬义词。 D.作者多次写到余凤莲的素质,比如“充满了青春活力”“满脸的成熟”“固执刚强”…… E.“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读书,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作者借助余凤莲信中这朴素的语言,活画出她倔强的性格。 F.结尾一段写出两个飞跃——一是学生的成长,一是老师精神境界的净化。
  网友答案:
热心网友
热心网友
1楼
答案:略解析: (1)①a.都采用了回忆形式b.都运用了以面衬点的手法②对比衬托;类比衬托(2)视感;肖像;动作;语言;跪(3)内心剖白①……认为她以跪来逼我……②……我却非常得意,以为终于打发了一个拖后腿的差生③我也逼得她下跪了,我不能原谅自己,是我把她推出了学校大门。 (4)CD
  相关问题列表
 5. 从文自传阅读答案 2016-2-10
 7. 新星阅读答案 2016-2-10
 8. 茶馆阅读答案 2016-2-10
 学习方法推荐
 课本知识点总结
 作文推荐
 答案大全
 推荐问题
 热门回答
 文库大全
答案网   www.Zqnf.com